不过平时斗一斗沒有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是什么时候,秦军己经打过来了,还要互相争斗吗?而且楚王负刍也十分清楚,项燕的话有道理,救援魏国实际就是保全楚国,而且现在秦军不可能大举进攻楚国,不过楚囯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应该立刻出兵,赶走秦军。而现在楚国的大部份军权都在项氏一族的掌握之中,项燕也是楚国最优秀的大将,因此只能让项燕领军。
于是楚王负刍立刻下令,命项燕统领十万大军,立刻赶奔郢陈,迎击秦军,另外又命项燕立刻下令,赶紧把项栋、项梁、项伯兄弟招回楚国来。万一再惹怒了秦国,说不定秦国会真的出动大军来进攻楚国。因为现在秦国的大军就驻守在南阳郡,这里既可以进攻魏国,同样也可以进攻楚国。
项氏兄弟接到了项燕的命令之后,当然不敢在魏国停留,一来是因为父亲下令,二来现在楚国正遭到秦国的攻击,因此项栋立刻向高原告辞,准备率军返回楚国。
这时离秦军完全撤出中牟,只过去了三天的时间,老实说,秦军突然撤军,也让高原有些意外。虽然仗打到了这一步,秦军固外伤亡重大,但联军的伤亡也不小,共计阵亡了三万八千余人,其中当然是以魏军的阵亡最多,超过了三万人,而楚军阵亡了近五千,而只有代军的伤亡最小,也达到了二千五百余人。
如果排除秦军渡河的那一仗之外,秦军的伤亡其实并不比联军多多少,因为魏军的素质本来就不算太高,只是凭一口气支撑着,而且秦军一般都是以荥口城外的阵地为主要的进攻目标,虽然建有坚固的工事,但比城墙还是要差得多,双方白刃战的机会很多,这样一来,魏军的伤亡自然不少。
因此秦军在这个时候退军,也让高原十分不理解,不过高原也判断,秦军并不是真正的撤军,而且暂时撤退,毕竟秦军只是在南阳郡驻扎,并沒有退回关中去,因此秦军一定是另有打算,也许是想让自己麻痹大意,然后再突然进攻魏国,当然也许秦国还有其他的计划。
于是高原也不敢大意,一面命人严密监视秦军的动向,一面又加紧防御,准备等着秦军再进攻过来。
而项栋来向高原辞行,也让高原意识到,秦国的反击果然来,而且远比自己预想得厉害。虽然高原也清楚,秦国这只是声东击西,并不是真正的进攻楚国,只是借机给楚国施加压力,迫使楚国撤军,不在援助魏国。
虽然楚军并不是守卫荥口的主力,但也确实是高原的一大助力,而楚军最大的作用还是一种心理支援,有楚军在这里,就会让魏人有楚国在援助我们的感觉,虽然楚国并没有名将,但国力要远强于代郡,因此也总要让人觉得可靠一些。
但高原也没有道理阻止项氏兄弟撤军回国,因为楚国毕竞是受到了秦国的攻击,楚国把他们招回去参战,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高原也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他们,并且表示如果楚国需要,自己可以率领代军去援救楚国。
项栋兄弟三人也颇为难舍,因为经过了这半年多的战斗,他们三人可以说是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毕竟在这半年多,他们可都是在和这个时代最强的军队作战,而且又是跟在高原的身边,和以前对楚国的那些附庸国家作战,是完全不同,因此他们兄弟三人都觉得这一次魏国之行确实是不虚至行。
而且这时随他们兄弟三人入魏的一万五千楚军虽然只剩下了一万余人,不过这一万余楚军和刚到魏国时大为不同,因为战场才是士兵最好的磨炼场所,因此经过了铁血磨炼之后,剩下的这些楚军己经真正成为了合格的士兵,既使是在战场最危急的时候,也能够坚持得住,和以前那种情绪化的打仗方式大为不同了。项栋认为,现在带着这一万多士兵回到楚国,完全可以对抗三倍以上的楚**队。可以说,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
项栋也向高原表示,等秦军再次进攻魏国的时候,自己一定还会带领楚军再来援助魏国,和高原一起并肩作战,再抵抗秦军。
于是就在秦军撤退之后的第五天,项栋兄弟带领着楚军离开魏国,返回楚国。而魏王假得知以后,也带领着魏国的文武大臣,给楚军送行,并且还送给楚军许多财物,感谢楚军援救魏国。因此楚军也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但楚军离开之后,高原心里总是隐隐觉得,秦国的行动决不仅仅于此吧,一定还有其他的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