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匠相 > 第九十八章 变化中的徐州

第九十八章 变化中的徐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其余几个孩子也来了兴致,一个个的像小学生报数似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的情况,报出了一系列类似猪肉、鱼、大米、面粉、羊肉之类的年货,一时间气氛很是热烈!

田凡连连点头,问道:“去年呢?去年有什么年货?”

几个孩子顿时不吱声了,最后还是那个领头的孩子,慢慢的说道:“去年,我家里哪有年货呀?就是一些麦粉和野菜……”

一时间,没有一个孩子再说话。

田凡听了他的话,也是有些感慨!他从车上下来,跺了跺脚,从兜里掏出一些金子,一一递给他们,口中说道:“拿回家,给你们父母!可别胡乱给人啊!对了,这东西可是不能吃的,千万别往嘴里塞啊!”

几个小一些的孩子都好奇的接了,左右的,这个金灿灿的小东西,到底是神马呢?一个想将金子放在嘴里的孩子听了,连忙拿了出来,使劲伸直了手臂,仿佛要离这个不能放到嘴里的东西远一些。

金子,在中国历来都是稀罕物,在宋朝以前,白银也属于稀缺的东西。在很多朝代里,都有过黄金白银不能流通的规定,只能存在于大户人家,而不能存在于小户人家。就像汉代,平时所说的多少斤金,其实是多少斤铜。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而存在,虽然从宋朝开始民间就已经实行了,可官方规定金银作为货币,大约是明朝的事情。

那个最大的孩子却没有接,他将一双手背在身后,昂着头,有些牛气的说道:“父亲教育过我,不能随便拿别人给的东西!”几个小孩子听了,连忙点头,乱糟糟的说道:“我父亲我说过,我也不要!”,说着话,将金子还到田凡手中。东西虽然还了回来,可在他们的眼神中,田凡多少能出有些不舍。

田凡一笑,说道:“没事,呵呵,回家后啊,就说是田凡给你们的,你们家里人一定不会怪罪你们的!好了,就这样了,我还有事儿,得走了!呵呵。”说着话,他又一一将金子还到几个孩子手中。

干完这些事,他笑呵呵的了几个孩子一眼,拍拍手,转身上了车。再次掀开帘子,对几个孩子摆摆手,说道:“孩子们,再见了,呵呵!”

几个孩子愣在当地,好一阵,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问领头的孩子道:“林子哥,他难道是田军师?”在徐州百姓心中,田凡的名头极其响亮,甚至跟刘备的名头不相上下!由于他曾短期担任过徐州军军师,民间就一直将他称呼为“田军师”。这些孩子们,平时经常听到父母口中提到田凡,自然都有印象。

那孩子魔怔了一般着手中的金子,机械的点点头。突然,他像借尸还魂了一般,撒开丫子跑了。几个孩子一愣,立即追了上去。

其中一个边跑着边问道:“林子哥,你跑什么呀!”

林子哥说道:“我要去告诉父亲母亲,我见到田军师了!”

坐在车上的田凡,自然不会知道这些。他在想两年来下邳,乃至整个徐州的变化!

自从商业发展起来以后,徐州的很多百姓都尝到了甜头。既然要开作坊,自然要用很多很多的工人,虽然有些比较秘密的活计不会给他们,可那些搬运之类的非技术工种,还是都提供给了这些百姓们。

商业的发达,带动了徐州人气的增长。往来与徐州和全国各地的人,增长迅速。人多了,自然就需要吃喝拉撒住,于是下邳很多的小老百姓又有了新的生路。不管是做小买卖的,开小摊的,开饭店的,哪怕是自家有闲着的院落,想出租的,等等,很多人都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有以此衍生出的下一级消费,有钱了,想翻修一下房子,于是就需要工人,需要材料。想增加几件家具,于是就出现了许多的木器小作坊,又是一大批人找到了活计。等等,以此带动之下,下邳城表现出与时代完全不相符的繁荣。

为了制造肥皂,田凡早就跟各大家族打好了招呼,他们都种了大量的蓖麻!蓖麻也算是很好的作物,不挑好地,什么样的地方都能长。这些大族们,都没有动用自家的好地,也没有动用那些有开发价值的荒地,全都选择了那种没有任何种植粮食可能性的贫瘠的荒山。比如曹豹,这厮种了上万亩的蓖麻,几乎占据了整整三个山头!

在播种的时候,可以撒上种子就完事,可收割,却没有那么简单!这自然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很多徐州百姓又有了打工的机会,自然就有了收入。

蓖麻,也是一种麻,也可以用来做布匹。在这个年代,布匹要比很多种类的铜钱还管用,比如董卓发行的小钱,民间私造的假钱,都不如布匹管用!在民间一直都有用布匹做货币使用的习惯,甚至朝廷赏赐功臣或者给臣子发工资的时候,也会用到布匹,有麻布也有丝布。

而蓖麻织布的过程又比较复杂,所以自然的,这数万亩蓖麻的麻布,又给徐州百姓提供了无数农闲时的就业机会。也不用支付什么薪酬,只要在织好布匹里选一些给他们就行了。于是,今年徐州很多百姓,都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

酿酒业的几何级数发展,自然产生了大量的酒糟。随着田凡酒糟养猪技术的无偿供应,以及半卖半送的大量酒糟,徐州很多百姓得以用比较低廉的成本养猪,自然就有了大量优良猪肉涌入市场。

七月份以来,在东陵亭尹家和江水祠朱家的全力帮助下,广陵沿海百姓慢慢的都有了新的渔船可用。根据规定,他们打上来的鱼,除了留给自己生活必须外,余下部分当做购买渔船的钱,交给了当地官府,一部分制成咸鱼和鱼干,另一部分则直接销往内地。于是,大量的海鱼涌入徐州各地市场,民间自然也就有了大量价格合适的鱼儿可以食用。

海水晒盐的发展,使得徐州本地的盐价下降了近一半,百姓们自然有了更加便宜的食盐。

不经意之间这么一想,田凡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影响了徐州百姓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